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Day 0-82 疏離感是因還是果(一)

我對於和姊姊之間的疏離感感到尷尬,難過,不滿。姊姊與我一直有著一道鴻溝,從我小時候一直黏著,依賴她們,到我開始不在意他們,漸漸的變成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惡意,我也對姊姊們抱有惡意。
在與他們對話時,我感覺我依然無法與他們建立親密感,遇到他們跟我抱怨家庭的不美滿時,我也只感覺我只是被傾倒而不是被需要。我的幫助是為了建立彼此是家人的意義,同時我又逃避面對他們,或是與他們交談,我感覺與他們之間的恭維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模式,我不願意改變碰觸,甚至接受放任關係的冷淡。
長輩間談論姊姊與阿嬤的衝突,我偏向認同某部分長輩對於姊姊的擔憂與評價,我不認為姊姊是無辜或是受害的,在個性上我批判他們被動而且自我,不知自省,達到相當程度上安慰我自己與姊姊之間的鴻溝的問題歸屬。

我寬恕我自己接受和容許我自己,不想跟姊姊接觸,因為我厭惡自己接受和容許我持續進行與姊姊疏離客氣的互動,厭惡我的行為顯示我被動地承認並且實化我所不能接受的關係模式。
我寬恕我自己接受和容許我自己,認為我與姊姊之間的互動使我的暗聊沈重到我不想要處理,我把姊姊當作必須少接觸的對象,這樣我就不用繼續噁心自己,或是責難自己。

我寬恕我自己接受和容許我自己,認為我們之間相處疏離的因素,相對來說還是對方的客氣和官腔太明顯,以及對方對我這個妹妹的熱情及心意不如我記憶中所習慣以及期待的,因此認定對方變了,以我的思路代入認定是他先放棄與我的親近關係,因此是他的問題。

我寬恕我自己接受和容許我自己,認為這個疏離的現象是種悲哀,我自己的客氣及試圖表現得體也是加速疏離的回應,我對於這樣沒有自控的回應感到混亂的不安以及憤怒。

我寬恕我自己接受和容許我自己,貶低我姊姊,認為他們不過爾爾,來安慰彌補我在他們面前的鴻溝的自卑以及自我懷疑,我把我們之間的距離歸咎在他們從我小到大一直給予的差異化,我批判並且把肇因全部直指他們的自以為是。

當我看見我不想跟姊姊接觸,因為我厭惡自己接受和容許我持續進行與姊姊疏離客氣的互動,厭惡我的行為顯示我被動地承認並且實化我所不能接受的關係模式時,我呼吸並停止。
當我看見我貶低我姊姊,認為他們不過爾爾,來安慰彌補我在他們面前的鴻溝的自卑以及自我懷疑,我把我們之間的距離歸咎在他們從我小到大一直給予的差異化,我批判並且把肇因全部直指他們的自以為是時,我呼吸並停止。

我明白我從未參與過姊姊的各種階段,從小到大都是,我都是聽長輩之間的談論才破碎的知悉,經過了十幾年,我不了解也不會有可能理解的事情太多。我過於自信自己所知的訊息,並且以我的方式解讀和奉為學說,我雖沒有真正認識見微知著的意思,可是我都在濫用這個概念,並且以我的情感情緒來左右我心中的事實。這樣的自我欺騙是我所願意聆聽也願意知道的,是為了支持我自己。

我明白我要求別人主動對我釋出善意,或是別人理應不胡思亂想決定與我疏離,這是行不通的。因為我自己就會基於我的“感受的變化”將一段關係進行定義然後做出決定,而且我對別人的揣想與投射都是醜化而且抱有惡意的,我對別人也抱有最壞的想像,那麼我怎麼又妄想別人的真誠才能得到我的善意。我對於世界的投射,在與其他人的交流之後發現,或許許多人的內心目的,都是利己思維,因此都是相近的,那麼我所容許並實化的行為,會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別人也是自我中心的,因此他也有感知,也有解讀方式,也有能力跟我一樣投射惡意到別人身上,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互動與惡化,自己的貢獻不能被埋沒。

我明白我從來不認識,偏愛,愛護我姐,我要求他需要停止這種疏離,不是因為我希望彼此都能“真誠相待”,而是我認為我需要被熱情對待,讓我感覺我有價值。而在他身為姊姊的角色,我定義他需要以妹妹的投射來對我關懷與愛護,這樣才是讓人滿意的關係。我要求他要做到,是因為我不相信他會做到,我不要求我要做到妹妹關懷姊姊的角色,是因為我相信只要對方做到,我也會回饋並做到,但不保證是對方所期待的樣子。

我明白我自己預留的條件中對自己的要求較少,是因為我認為我可以做到相當程度的好,是我自定義的好,既然是我自己定義的,那麼就不要說死,因為這是我的東西,它一直都在。即是我相信我的原則與信念是存在的。

我明白我縱容,甚至容許或是期許未來的冷淡會越來越明朗甚至是惡化,是因為這也是一種誠實的體現,是我假設這個惡化的現象會讓人感知到後果,打破每個人的自我欺騙,引導至更深的自暴自棄以及刻意隱藏這份覺知。是報復式的希望所有人最終需要感到孤寂,為自己曾默許的冷漠以及逃避付出代價。而我的批判性格樂見這個做法,前提是我自己自我欺騙這麼做對我是沒有壞處的,我不會在乎孤單或是疏離這種鳥事的,“但這對於對別人的逞罰卻是極有效的”。即是我把一樣的狀況認定只有某些人會受傷,其餘人根本不痛不癢,分離了人與人之間的感受。而我卻期許這樣的逞罰會讓人被迫面對和處理疏離的痛苦,矛盾的。


我承諾我自己面對與姊姊之間的互動,在物質呼吸間支持我自己持續地進行。以對待對方、瞭解對方如同對待我自己、了解我自己一般誠實,溫和的給予我的言語、行動,產生情緒或是暗聊時,我轉而聆聽,並且練習呼吸,將我升起的能量引導到胸口釋放,感受我體內能量的流動,逐漸穩定後,回到分析原先的事件,或是參與到當下的言語。

我承諾我自己在要求別人時明白這是心智的言語,其背後暗示的是實際上我並不認同對方做得到我的要求。此時我要回到呼吸,並且考慮我要自己來做,還是思考一個有效的方式誘使、或是感染對方願意妥協。我在最終結果想要獲得的附加價值來自於自己還是對方,我希望獲得的效果是利己、自以為是,還是為了全體最大利益的考量。我必須在此時提醒自己必須著手這方面的反思,而且要提醒自己利用呼吸走出心智模式。

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